让留守儿童住上新宿舍,吃上热乎饭
沧州市妇联、安利公益基金举行“梦想家园筑梦行动“
近日,由安利公益基金会出资捐建的爱心宿舍、爱心厨房落成,献县张坊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从此不再因为上学而长途跋涉,不再因为闹天回不了家饿肚子了。
献县张坊中心小学校长王桂祥介绍说,学校始建于1946年,现有在校师生230余名,学生来自周围5个行政村,其中留守儿童占了一定的比例。由于路途遥远,很多孩子中午回家要走上半个小时,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老体弱,赶上下雨、下雪天,饿了,只能在学校吃干脆面,累了、困了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教室很破旧,雨季上漏下湿,冬天户不避风,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
孩子们有了“新宿舍” “新食堂”
当得知学校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后,沧州市妇联和安利公司的志愿者们非常想为这些留守儿童做点事情,前后八次到献县考察、施工、筹备……对于孩子们来说,安利公司的捐助如同雪中送炭,改变了献县张坊中心小学建校67年来没有宿舍、没有食堂的历史。他们为学校捐建学生宿舍和食堂各一座,更换教室地面、屋顶、门窗等。采购了抽油烟机、操作台、电磁炉、电热锅等厨房用品,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不锈钢的饭盆;为了孩子们的用餐和住宿安全,还制订了严格的宿舍管理和食堂管理规章制度,并制订了值班表,责任落实到人。这里的留守、贫困儿童从此有了温馨的家。孩子们好奇的看着一张张崭新的木板床,摸着新被褥,看着装饰一新的“新家”像过年一样高兴。安利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把新床单、新被罩罩上,和孩子们组装书架、做手工,共同布置属于自己的家。孩子们捧着捐献的课外读物,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在这里让孩子们感受到久违的家的温暖。
志愿者食堂显身手给孩子做顿营养餐
那边志愿者和孩子们一齐布置新宿舍、新家园;这边,志愿者在新厨房里大显身手、秀厨艺。安利志愿者准备了安利皇后锅,亲自下厨,煎、炖、蒸、煮香味扑鼻、营养丰富;团圆饺子皮薄馅儿大、形态各异;爱心食堂第一餐,满载爱意,其乐融融,让孩子们回味悠长……
爱心信箱,让孩子敞开心扉
孩子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一天会收到在外打工的父母的来信。整整一年没有看见爸爸妈妈了,含泪读完,志愿者已经是热泪盈眶。这个爱心信箱日后也将作为孩子和父母、和志愿者沟通的桥梁。在这个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或许可以让我们说出内心深处想说而从未说出口的话……
集体生日有惊有喜
“祝你生日快乐,祝我生日快乐……”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让他们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安利志愿者为孩子们举行了集体生日会。“在农村,很少有家庭会给孩子过生日,更别提买生日蛋糕了。这种情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献县张坊中心小学的老师说,“今天安利的志愿者真的让孩子们梦想成真了。”
当孩子们突然看到在外打工的父母的视频时,顿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眼泪落下来。现场的志愿者无不为之动容,在与孩子们相处,和孩子父母联系的过程中他们知道其中的艰辛与无奈。从联系家长,录制视频到后期制作,安利志愿者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他们知道,父母的关爱和祝福是孩子们最想得到的。
献县张坊中心小学蒋佳良同学的爸爸说:“我们知道现在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生活状况我们不得不面对,多亏有了你们些好心人来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我们在外打工就放心多了,以后希望我们可以更多地回报社会。”
安利公司高级市主任王宁说:“多年来安利公司一直参与儿童慈善事业。因为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怎样对待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以后就会怎样对待这个社会,也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我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明天。2011年,国内第一家民政部直接管理的,同时也是第一家有跨国企业背景的非公募企业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成立了,主要针对的是农民工子女。今年恰逢“安利爱心手牵手——关爱儿童大行动”十周年。10年来,安利公司累计捐赠1.9 亿美元,帮扶1000 万儿童,志愿服务超过270 万小时,安利公司希望通过“一个帮助一个,一个带动一个”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儿童。我们希望能给孩子、给学校带来的一点改变。希望他们的生活能比之前更加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