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泰安:“城乡小朋友暑期手拉手”系列活动(二)
8月1日,安利泰安分公司联合齐鲁晚报发起的"城乡小朋友暑期手拉手系列活动"40名城乡孩子再次相聚,上午一起学习自救互救技能,下午在培训班每个孩子亲手制作工艺品。
讲座最后,自救互救技能培养基地的卞老师模拟学生受伤或骨折,为孩子们示范的包扎法、骨折固定法。 在20名农村娃当中,梦梦的性格十分内向,7月22日城乡小朋友首次活动时,她很少和其他四位小伙伴交流,问她话时也不愿回答。每次志愿者发零食时只有梦梦不抬头,也不说谢谢,拿过来就吃掉。安利志愿者王娜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她习惯把那个内向的梦梦叫宝贝,当梦梦第一次听到这么喊就拒绝说:"别喊我宝贝,不喜欢有人这么喊我。"
此次活动,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自救互救技能,专家纠正孩子们一些错误急救方法。下午每个孩子捧着"变废为宝"的工艺品,高高兴兴地回家。
流鼻血怎么办,大家争着回答
8月1日上午9点半,在安利泰安分公司会议室,泰安市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自救互救技能并现场展示。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适合他们的应急知识课件,生动的讲解和示范让每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动手配合老师。
培训中,老师先后讲解了各类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急救方法,如中暑、溺水、触电等的现场救护,火灾、地震等逃生避险与自救互救,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创伤的操作方法。
当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李主任提问流鼻血时应该怎么办时,许多孩子积极踊跃回答,答案五花八门。小朋友毕福临大声说:"别人告诉我,左鼻孔流血时,举右手,右鼻孔流血时,举左手,两个鼻孔都流血,双手举起来。"他说完,小朋友们笑声一片。李主任说:"一些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急救方法很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迅速按压面动脉,让血慢慢止住,如果鼻血一直流个不停,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那个内向的"宝贝",喜欢开口说话了
上午讲座结束后,安利志愿者给40名孩子发零食,让他们在一起互动,猜谜语、讲故事。中午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地饱餐一顿。
8月1日上午,40名孩子再次相聚时,梦梦变了许多,开始抬头跟着大家一起笑,也会望着小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中午吃饭时,安利志愿者梁萌给梦梦递上盒饭和饮料,梦梦开心地说谢谢。梁萌非常激动,她说:"我给她多次拿去吃的和礼物,她第一次说谢谢,真的很感动,她终于变开朗了。"
安利志愿者王娜说:"梦梦说她跟奶奶爷爷一起住,没听她提过父母,我也就没再问。这次再见到这些小朋友,梦梦的变化最大。像梦梦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用啤酒瓶和废纸 做成工艺品
下午,城乡40名孩子一起到风车泰山少儿美术学校学做手工艺品,刚一进教室,孩子们就非常兴奋。老师把40名孩子分成三组,分别学习画酒瓶、制作吉祥物和制作粘土泥塑。
画酒瓶课上,老师把废弃的啤酒瓶涂上颜色,发到孩子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酒瓶上画上各种图案。最后把皱纹纸做成小花等装饰品,粘在酒瓶上,一个废品就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工艺品。农村娃杜诗雨手部曾严重烧伤过,疤痕明显可见。由于手部不方便,杜诗雨是孩子们中拿笔最认真的一个,制作出来的工艺品也非常精致。杜诗雨说:"我一直就喜欢画画,以前在家画过,第一次做工艺品,希望做得好看,就倍加小心认真。"
"这次我做的粘土笔筒和以前不一样,我给它上了色,非常好看。"一名城里娃捧着制作成功的彩色笔筒开心地说。没等晾干,他就迫不及待地把他带回家,希望家人也能赶快欣赏他亲手制作的笔筒。
模拟一位学生头部受伤,需要止血包扎
如何在眩晕时按摩穴位,快速恢复意识
比比,看谁的工笔厉害
这是我人生里的第一件彩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