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营养领域五大谣言你造吗?专家教你三招反谣
日期:05/25/2015

 

        为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养生,想通过饮食来呵护身体。可是网络上充斥了太多吃的谣言:鸭血清肺、草莓致癌、隔夜菜有毒……这些“经验之谈”你信过吗?

 

       5月20日,在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环球时报社、生命时报社主办,搜狐健康协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来自政府、学界、媒体和企业的代表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的营养传播策略,为公众识别谣言支招,助力公众提高营养素养。

 

 

联合发布:2015年营养谣言调查结果

 

       “很多谣言流传甚广、模棱两口,特别是一些内容不完整的传言,往往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如果不具备丰富的营养专业知识,很可能被其光鲜的外表欺骗。因此,借助政府、专业机构以及媒体的力量,把住信息关至关重要。否则,错误的营养信息一旦流传开来,会给百姓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恶劣影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由此建议媒体、营养专家与公众联手,共同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

 

       为了揪出那些曾经让人“追”过的谣言,主办方联合新华网、39健康网、网易等媒体共同开展了2015年“营养谣言调查”。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分享了这次调查的结果,并做了权威解读。

 

 

       统计发现,鸡蛋增加心脏病危险,无糖食品吃不胖,柠檬水能抗癌,喝果蔬汁能减肥,隔夜菜吃不得位列前五大谣言。

 

专家支招:三招识破新媒体谣言

 

       谣言的生命力为何那么强?马冠生认为,一是营养与健康直接挂钩,而食物营养健康谣言时不时“现身”袭击公众的心理底线;二是一些内容不完整的传言和信息问题流入社会,由于人们主观意识的参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三是正确、真实的营养信息相对缺乏,容易让一些谣言乘虚而入。谣言的扩散往往是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因此辟谣信息出现越早,谣言的扩散面就越小。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公众的营养素养更成为传播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涂光晋教授说,随着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的兴起,“人人都是记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面对良莠不齐的健康信息,有的人偏听偏信、有的人道听途说、有的人以讹传讹,也加剧了谣言的传播。

 

       面对各种精心包装的谣言,公众一定要擦亮双眼,看到营养知识就多思考一分,一般从以下三步着手。首先,找到说法的出处;其次,验证发言人的资质,看发言人研究的领域与自身的言论是否属于同一领域;然后,研究同领域其他专家的说法,并进行比对,不可偏听偏信。这一步骤能有效识别“草莓致癌”、“无糖食品吃不胖”等常识性谣言。

 

营养教育:助力公众营养素养提高

 

       作为第三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的支持方,安利也曾遭遇谣言攻击,此前就曾不断有谣言称安利纽崔莱蛋白粉含转基因。面对这一谣言,公司第一时间发出法律声明,在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中打出广告,明确标明纽崔莱非转基因。公司同时积极与腾讯沟通举报,截至2014年底,微信平台已删除涉及安利的微信谣言5000多条。在安利云服务、安利微刊等公司内宣平台上,亦发布各类反谣文章超30篇次,及时传递公司权威声音,以正视听。

 

       安利纽崔莱作为世界保健食品行业的领导品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普及公众营养健康教育。2014年,“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共走入北上广等10个省市,向公众传递营养健康知识,惠及千万受众。“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还将开展“营养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与公众面对面讲营养,传播权威、正确的营养知识,提高公众的抗谣能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