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苗营养计划红岩寺中学探访纪实
孩子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安心饭了!
2013年5月24日记者跟随"春苗营养计划"的邓督导员和张督导员来到了恩施州建始县红岩寺中学,探访春苗营养厨房给这所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寄宿制学校带来的变化。
"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太幸福了,我目睹了这个学校33年来的变化。"今年54岁的谭师傅告诉记者。谭师傅从1988年学校成立时就是学校的食堂师傅,据她回忆,当年的食堂就是由校长带领几个老师自己搭建的一个土墙屋,墙上凿的两个洞就当做碗柜,两个灶台也是由泥土堆砌而成。学生们每天都是从家里背着粮食来学校,家里条件好的能带点儿咸菜,一般都只有玉米面。"对啊,那时候我们每天还得担心粮食别被偷了,好几次我没注意,下课去煮饭的时候,带的玉米面被偷光了,没办法在学校就饿了一天。"邓督导员心酸的回忆着当年她在学校读书的情景。就这样一个简陋的厨房伴随着学校经历了20载春秋。这20年来校长四处奔波凑钱,只为给孩子们一个能安心吃饭的地方。终于在2001年的时候,学校建起了第一个像样的食堂,孩子们终于不用在下雨天端着饭碗四处躲雨了。但是食堂虽然建起了,食堂里的设备缺依然是个问题,"我是2005年从这里毕业的,那时候我们中午的午饭依然得自己从家里背到学校来。"邓督导员说道。
2012年,红岩寺镇中学得到了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营养计划"的资助,成为湖北省第190所春苗营养计划的受益学校。"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的上完上午最后一节课了。以前我们第四节课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几乎都不能专心听课了,都在悄悄的摸着自己的饭盒,想着铃声一打一定要第一个冲进食堂。"九年级3班的黄浩文兴奋地告诉记者。"而且现在每天都有肉吃简直太幸福了,嘿嘿嘿。"黄浩文身边的一个同学高声对着记者们的镜头兴奋地喊道。"自从‘春苗营养计划'为我们捐赠设备以来,我们的工作真的轻松了许多,而且食品的卫生和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谭师傅告诉记者。
“春苗营养计划”引入志愿者监督模式
红岩寺镇中学"春苗营养厨房"落成当天,与安利公益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们一起来到该校的还有两个特别的成员--志愿者张督导员和邓督导员。与以往直接给孩子提供志愿服务不一样,这次张督导员和邓督导员来的目的是了解"春苗营养厨房"的落实情况,检查卫生条件是否符合标准、提供的菜谱是否满足孩子们的要求等。
安利公益基金会为确保"春苗营养计划"的运作效果,建立了志愿者监督体系。基金会以每两个志愿者为一个监督小组,负责一个项目落地县市的监督工作,每年对每所学校原则上进行两次抽查监督工作。同时为保证志愿者们提供高质量的监督工作,安利公益基金会从报名的志愿者中遴选出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项目监督内容、项目监督关键点、调研及随访数据采集方法、沟通方法、监督报告撰写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志愿者监督体系与安利公益基金会的制度监督体系、全国关工委、地方关工委监督体系一起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各有侧重的监督机制,确保安利公益基金会"春苗营养计划"的有效开展。
这次来到红岩寺中学,尽管没有直接为孩子们带来爱心帮助,但张督导员认为,"这样的监督志愿服务非常有意义。监督是‘春苗营养计划'运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孩子们的未来成长非常重要"。邓督导员则表示能作为监督志愿者参与到春苗营养厨房的运作中,非常开心。同时,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监督"春苗营养计划"更好地运作。未来,他们还将再次来到红岩寺中学,切实担负起监督的重责。